“摊主们现在可讲究卫生了,那些小‘垃圾山’也消失了。”近日,位于中山市小榄镇的三渡闸墟市如往常一样商贾云集、人声鼎沸。这是中山市第二市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周怡第三次来到三渡闸墟市,看到眼前墟市一派繁荣却不失整洁有序的景象,她倍感欣慰。
▲检察官对三渡闸墟市开展“回头看”。
下面通过检察官的讲述 ,一起来看看墟市的变化 ——
百年墟市繁华背后浮现隐患
北有赶集、南有趁墟。在中山市小榄镇有一个百年老墟——三渡闸墟,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山小榄人的酸甜苦辣咸,第一次来这个墟市以前,我们翻阅过地方志,据记载,明清时期三渡闸桥附近已形成集市,20世纪90年代当地大力发展工商业,三渡闸墟市文化得以保留及发展,成为一个传承久远的繁华墟市,每逢农历一、四、七日,附近村镇群众便从四面八方来“趁墟”,络绎不绝。
而与这个墟市“结缘”,得从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说起。2024年的农历新年前,我们收到了“益心为公”公益诉讼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反映三渡闸墟市有摊贩售卖猫肉和野生蟾蜍,存在食品经营不规范的情形。
收到该线索后,我们意识到当下正规商超和农贸市场从进货到销售环节有着规范的流程,然而墟市复杂的经营环境容易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影响到群众的消费安全和健康。
实地走访开展深入调查
我们选了一个临近的开墟日前往现场开展调查,发现有的摊位在叫卖来源不明的猫肉和野生娃娃鱼、蟾蜍等,有的摊位售卖的散装食品外包装没有标明食品相关信息,驼奶粉等预包装食品未写明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等。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几十只被宰杀好的猫摆放在摊档上售卖,该摊位小贩提到他在墟市售卖猫肉有一段时间了。猫并非我国的可食用肉类,也没有相关的检验检疫规程,加上摊主对猫的来源含糊其辞,上述猫肉存在死因或来源不明的可能,这不仅会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暴露了墟市经营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
▲无合法来源的猫肉。
▲野生娃娃鱼。
▲野生蟾蜍。
▲散装食品包装袋非食品袋。
核实情况后,我院决定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同时开展三渡闸墟市食品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监督,并向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小榄分局发出了磋商函。
人间烟火气中的磋商会
针对墟市摊贩管理现状的痛点、堵点,我们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多次沟通后,决定将磋商会开在三渡闸墟市。3月1日(农历正月廿一),正值开墟日,三渡闸墟依旧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我们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墟市所在社区管理部门等有关人员再次走访。
这次调查,我们在现场目睹了墟市存在的散装食品外包装使用垃圾袋、个别熟食摊贩无法出示检疫检验证明、部分摊档垃圾乱堆乱放等乱象,更直观地了解案情,为之后共商解决方案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墟市的管理办公室内,与会人员就墟市的规范经营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会议上,我们指出墟市了当前存在问题,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并厘清接下来的工作思路。座谈会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社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将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到行动中,迅速开展整改,通过加大投入、定期巡查、随机抽检、加强宣传等方式对墟市加强监管。
▲与行政机关一起现场调查后召开磋商会。
2024年3月至今,我们一直持续跟进监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三渡闸墟市内无证无照经营、非法出售野生动物等行为的排查整治力度,开展巡查抽检行动19次,查处一起涉嫌无证经营食品违法案件,小榄镇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结合入户宣传、召开食品安全培训等方式,提升墟市摊贩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意识。
墟市,承载着中山人民柴米油盐的生活日常,来自天南海北的商贩、新老中山人在墟市里来来往往,充满着人间烟火气。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我深刻认识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充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作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更好守护这份百年传承的人间烟火气,同时要让关乎群众食品安全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文章